單模光纖是在給定的工作波長中,只傳輸單一基模的光纖。他不存在模式色散,所以單模光纖具有相當寬的傳輸頻帶,運用于長距離、大容量的傳輸。單模光纖的芯經很細,纖芯直徑只有8-10μм,包層直徑為125μм,可以制作的很長,但是為了制造、運輸、施工的方便,通常光纜的出廠長度為1--6㎞。
在進行光纖接續時,一般按以下程序進行:
⑴ 在光纖上預先套上對光纜接續部位進行補強的帶有鋼絲的熱縮套管;
⑵ 除去涂覆層,用被覆鉗垂直鉗住光纖快速剝除20mm--30mm長的一次涂覆和二次涂覆層,用浸泡酒精的棉球或鏡頭紙用力擦試光纖,將纖芯擦拭干凈,且注意光纖的表面不應有裂口,劃痕。
⑶ 切割光纖,制作端面,在光纖接續中,光纖端面的制作是最為關鍵的工序。光纖端面的完善與否決定光纖接續損耗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它要求制備后的端面平整,無毛刺、無缺損,且與軸線垂直,呈現一個光滑平整的鏡面區,且保持清潔,避免灰塵污染。
制備端面有三種方法:
一是刻痕法,采用切割刀,用金剛石刀具在表面上向垂直于光纖的方向劃道刻痕,距涂覆層10㎜,輕輕彈碰,光纖在此刻痕位置上自然斷裂,
二是切割鉗法,它是利用一種自制的手持簡易鉗進行切割操作。
三是超聲波電動切割法。
這三個方法只要器具優良,操作得當,制備端面的效果都非常不錯。
金剛石刀具
⑷ 將欲接的兩根光纖放入熔接機中進行熔接,此由熔接機自動操作。
⑸ 用OTDR儀表進行接續性能測試幾評定,符合接續指標后,再進行接續部位的補強保護,即熱融帶有鋼絲的熱縮管。
⑹ 最后,在全部纖芯接續完畢后,收入收容盤內,用OTDR儀表進行復測,不和格的要進行重新收容或重新接續,直到合格為止。